歡迎聊療~
目前分類:令人困擾的女子月月友 (7)
- Sep 26 Tue 2017 21:00
-別讓身體不開心20170926—女性調整體質三大時期:青春期、月子期、更年期
- Sep 14 Thu 2017 22:55
-吾家有女...幾歲初經算太早?初經之後長不高?初經早對之後有何影響?能預防嗎?
未滿八歲即有初經來潮,定義為性早熟,這種情形父母務必要帶小朋友就醫,確認是否有卵巢或腎上腺的腫瘤不當分泌荷爾蒙,或亦有可能先天基因缺陷造成轉換荷爾蒙的酵素異常。
至於8-11歲就來初經算是偏早,15歲以後才來初經算偏晚,初經的時機受到許多基因的調控,這些基因甚至遍布各染色體,部分基因甚至與成年的BMI基因有重複。此外,後天的營養、運動、壓力,也可能微調初經的時間點。與初經早晚相關另一影響健康甚鉅的是環境荷爾蒙,在生活中盡可能避免環境荷爾蒙的刺激(偶一為之可以,但若頻繁長期接觸,不僅讓初經提早,也增加未來罹癌風險):其中包括-熱食不裝在塑膠容器、少喝透明塑膠杯裝冷飲、少用泡麵碗、運動奶昔中乳清蛋白亦含有類雌激素的作用、選擇非基改黃豆(因為基因改造黃豆不怕除草劑,種植過程可使用大量除草劑,也是環境荷爾蒙的來源)、減少環境汙染(如焚燒垃圾所產生的戴奧辛,會影響雌激素)、少吃鳥禽類的皮(因為生長在有環境荷爾蒙污染的環境中,禽鳥身上的環境荷爾蒙代謝慢,都是累積在皮和脂肪中)
而肥胖也容易導致性早熟,因此要特別注意小朋友們的飲食,千萬不要以為兒時的胖不是胖喔!
初經來潮的那段時間,會快速長高,但之後因為生長板癒合,就不會再長高了。如果想要預防初經太早來,可以規律的運動稍加延緩,另外最重要的就是避開環境荷爾蒙。
根據最新的自然醫學期刊發表的研究顯示:初經愈早,即便BMI類似,仍面臨未來乳癌(尤其是雌激素接受器陽性型態的乳癌)的風險愈高、卵巢癌(尤漿液性卵巢癌)和子宮內膜癌的風險也比較高喔!
- Feb 06 Mon 2017 02:08
聊療「經血過多」怎麼辦?(榮總人專欄)
- Jan 15 Wed 2014 10:25
- 月經沒來, 為何催經都沒效? 吃避孕藥血量變多了, 可是情緒變得好暴躁?
- Apr 01 Fri 2011 23:43
-沒來!怎麼辦?--女子月月友不見了:淺談「次發性無月經」
本文所要介紹的是「次發性無月經」,醫學上的定義為:月經完全停止達6個月以上 (而過去曾有正常月經)。
若有這種狀況,第一要檢查的,就是懷孕與否!
如果沒有懷孕,醫生會抽檢血液中的各種荷爾蒙狀態,搭配黃體素催經針(兼具診斷和治標的效果)做一整體評估,並決定下一步的檢查。提醒您:就醫前,請注意自己是否有乳汁溢出的症狀(醫學術語稱為「乳漏」)、軀幹或臉部是否有變多的毛髮;就醫時,也要據實提供過去的流產史、生產史、病史、家族史、正在服用甚麼藥物...因為這些往往是相當重要的線索。
- Mar 30 Wed 2011 23:32
-吾家有女...幾歲才長成?淺談:青少女之「初經遲到」
女生的月經幾歲來才算正常呢? 由於現代社會比以往富裕,加上可能有環境荷爾蒙(譬如:養殖食用動物時所給予的荷爾蒙)的潛在影響,女生的初潮年齡普遍提早,但是到高中才開始來月經的女孩們仍不在少數。到底等到幾歲還沒有月經的話,需要去看醫生呢?
如果到了14歲, 乳房完全還未開始發育, 建議就診做個檢查;如果乳房有漸漸在發育, 則若等到16歲,初經仍未報到, 就要找醫生查一查了。
如果乳房沒有發育, 表示沒有雌激素的刺激, 醫生會抽血進一步確認整體荷爾蒙是否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如果乳房有發育, 則要注意子宮是否存在、有否先天構造上的異常。染色體檢查也是必要的, 如果發現有Y染色體的存在(理應在男性身上出現), 則有癌變的危險, 因此必須進一步手術切除性腺。配合抽血的數據與染色體的判讀, 有可能還需要後續進一步的影像檢查。
在此將「初經遲到」的各種可能性列於下, 大致可分為4大類:
- Mar 19 Sat 2011 23:18
-淺談月經異常
月經,是陪伴女性半輩子的好朋友,但有時這個好朋友還真令人有點困擾。月經異常可能反映出潛在的婦科問題,因此「最近一次月經」、「月經每隔幾天來一次(週期長度)」、「每次持續幾天會全部排乾淨(經期天數)」,是婦產科評估病史時必問的項目。臨床上的溝通,以「見血」算是月經的第一天;月經週期以21至35天為正常,經期天數以3至7天為正常。
正常的月經週期仰賴各個環節的正常運作:濾泡成長時所產生的雌激素刺激子宮內膜的增生;排卵之後蛻變成的黃體製造黃體素穩定子宮內膜,將子宮內鋪設成適合胚胎著床成長的環境;但若沒有胚胎著床生長,黃體會逐漸萎縮,其所產生的荷爾蒙也隨之下降,使得子宮內膜剝落出血,形成所謂「月經」。經期之出血需靠良好的子宮收縮來止血,否則經期出血太多或太久,長期下來將造成缺鐵性貧血。
月經不規則的現象可能代表著排卵功能不良以及荷爾蒙之不平衡,而各種荷爾蒙在人體中是一個互動的網絡,牽一髮而動全身。因此評估亂經的門診抽血項目有可能包括:雌激素、黃體素、雄性素、甲狀腺功能、腦下垂體所分泌之泌乳激素、FSH與LH……等等。當然,要檢查何種項目,尚需配合臨床上的病史、症狀與理學檢查,以及檢查當天是週期的第幾天也很重要。
另需小心的是,「亂經」只是外在所看到的現象,其本質仍有可能「不是月經」,而是異常的生殖道出血。因此,每年例行的抹片檢查,絕對具有重要的價值,千萬不能認為抹過一兩次沒事就不需再篩檢了—一來是因為人類乳突病毒有可能潛伏許久之後才開始發展成上皮病變,二來是因為每一次抹片都有偽陰性的機率,因此按表操課例行抹片才能確保「漏抓」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除了抹片檢查之外,肌瘤、腺肌症或內膜病灶也需要評估追蹤,不僅僅是因為這些病灶可能造成經期拖長、經血過多等異常的「月經」現象,亦是為了及早偵測到可能隱藏的惡性本質。
請別忘了每年與婦產科醫師的約定,若有月經異常的現象,也歡迎隨時至我的婦產科門診諮詢檢查!